不聞不問也是愛 文●吳若權
不聞不問,也是一種愛的方式。
刻意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樣子,
是為了給對方更多自由的空間。
辦完父親的喪事,
母親才跟晏甫說出心中真正的感覺:
「你爸爸真是個好人!」讓晏甫聽了非常驚訝。
十歲那年,父母離異。
晏甫都跟父親及祖母同住,只有周末可以跟母親相聚。
當年的他雖然已經很敏感,但並不真正懂事,
也不知道雙親離婚的真正原因。
每當週末假期結束,父親去母親住處接他回家,
他都會嚎啕大哭。
並非他不喜歡回去跟父親在一起,
只是他捨不得與母親分離。
回想起那段日子,剛開始的時候,
父親在接他回家的車上,都會問:
「今天開不開心?去哪兒玩啊?媽媽過得好不好呀?」
很難分辨是由於他的天性敏銳,
還是母親的指導有方,
他總會技巧地避重就輕,含糊回答,
以免造成父母雙方的誤解或衝突。
幾次下來,父親很識趣似的,從不再過問。
儘管晏甫偶爾也想跟父親分享,
他跟母親去吃了什麼好吃的美食,
玩了哪些好玩的地方,但他總是把話吞了回去,
尤其,腦海中浮現媽媽的教誨:
「回去別亂說話,否則爸爸會不開心!」
晏甫就更懂得謹言慎行。
更何況,不多久時間,
晏甫就知道媽媽有了新的男友叔叔,
他更清楚意識到這是母子之間的秘密,
絕不能說溜嘴。
晏甫愈是有戒心地提醒自己,父親的態度就變得愈冷漠。
十五歲那年的晏甫,
已經忘了這些互動關係的來龍去脈,
只記得父親是個對前妻不聞不問的男人,
甚至也漸漸地不再對晏甫的世界付出關心。
離婚後一直單身的父親,
多年來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事業,
提供沒有匱乏之虞的物質生活給晏甫母子。
沒有人了解父親的內心從何時開始冰封,
更不知道他如何隱藏中年男人感情的熾烈。
直到父親在體檢時被證實罹患癌症,半年多之後過世,
他都不曾從唯一的兒子身上打聽過前妻。
晏甫以為,這就是所謂的恩斷義絕,心死了,不愛了!
實在很難想像母親為什麼感觸良多地說出:
「你爸爸真是個好人!」這樣的話,
難道是父親撒手人寰,母親盡釋前嫌?
再婚又離婚的母親,對自己感情透徹之後,
終於肯放下年輕的武裝。
坦白承認當初和晏甫的爸爸離婚,雙方都有責任,
不再像過去那樣片面地把錯誤都推給對方。
她跟晏甫說:「你爸爸真的是個仁人君子,
離婚後每個月都按時給我錢,
從不問我花到哪裡去了!」
晏甫很驚訝這會是母親的真實感受,
難道她都不怪他漠不關心?
母親悠悠地說:「他不是漠不關心,
而是給對方空間。過去是我不好,從中阻撓,
隔離了他想付出的關心。」
這句話當頭棒喝般打在晏甫心上,
他終於懂了父親多麼壓抑的心情。
原來,不聞不問,也是一種愛的方式。
深深地自我檢討,晏甫恍然明白,
是誰堵住父親的關心?其實並不是母親,而是自己。
從前,每當父親多問一句,他就更緊閉雙唇。
父親的關心從來沒有得到過善意的回應,
久而久之父親也很無奈地關了自己的心。
從高中就還滿喜歡吳若權的書
一直到了高中畢業
就慢慢淡忘
發現了吳若權的網頁
就看了幾篇
都覺得很不錯
很吸引我去看
推薦指數:☆☆☆☆☆